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|即使生活在阴沟里,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wyjj/8423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22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21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20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9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8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7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6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5.html

http://www.heiyan123.cc/kbxy/8414.html

塔拉的处女作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,讲述的是塔拉自己的成长故事,这本书创下出版界奇迹,上市第一周便登顶《纽约时报》畅销榜,至今仍然持续高居榜单前列,全美销量破百万册,作者塔拉因此书被《时代周刊》评为“年度影响力人物”。

全球37种语言译本,读者口口相传,甚至中文版尚未出版,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拥有9.0的高分。

比尔·盖茨说:“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,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,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。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,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!”

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,有这样一个家庭:一对父母和七个孩子,孩子们在家中出生,没有出生证明,从来不注射疫苗,如果生病、受伤从不就医,也不去上学。

塔拉就是这七个孩子中最小的的那个,1986年出生,17岁前从未上过学,每天与哥哥姐姐一起在父亲的废料场里工作,或者帮助母亲调制精油。

塔拉的父亲是一个摩门教徒,相信世界末日说,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要囤积大量的食物,燃料以及生活用品。

母亲带领塔拉的哥哥姐姐做了大量的水果罐头,父亲还把美元换成金子和银子,埋在一个隐蔽的地方,叮嘱孩子们千万不能告诉别人,那些东西是世界末日的时候,全家的应急物资。

父亲性格固执独断,哥哥们愿意用拳头表达自己的意见,母亲又是一个屈从隐忍的一个人,认为妻子需要绝对服从丈夫。

她的父亲认为:灾难是上帝的旨意,有病受伤不需要看医生,女人就该待在厨房里,不可以穿短裙子,不可以化妆,而哥哥肖恩以爱之名,施加的残酷与虐待则更可怕,如果女人穿裙子与男人交谈就是“妓女”。

塔拉不断被洗脑,继而欺骗自己让自己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自己应该过的生活,等自己过了18岁以后,就会和姐姐一样找个人结婚,然后在父亲的废料场继续干活。

父亲用家庭的名义、爱的名义束缚着、欺骗着、压迫着塔拉以及其他家人,任何人想要反抗都是对家庭的背叛。

这是一股强大到可怕的力量,偏见、亲情,与家庭环境结合在一起的关系是如此牢不可破,让人窒息,又无法挣脱。

还好,哥哥泰勒地离开给了塔拉榜样的力量,让塔拉内心有了觉醒,通过自学考试,一步步从废料场走到了剑桥哈佛。

泰勒是兄弟姐妹中最先改变的人,他跟其他粗鲁的哥哥们不一样,他愿意看书,听音乐,学习;做一些看起来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的的事情。

当父亲严厉反对去公立学校上学时,泰勒不顾一切的离家寻找他自己的路;他告诉塔拉山外有更大的世界,告诉塔拉知识与学习的美妙。

当自学数学最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的时候,他教塔拉如何做,在他的引导下,塔拉才知道人生还有另外的活法。

泰勒给了塔拉希望,也给了塔拉力量,让塔拉明白:每个人都应当向鸟一样飞向属于自己的那座山。

塔拉通过了考试,进入了杨百翰大学,接受知识教育。她用全新的眼光和视角看待自己的家人和世界。她才知道父亲偏执,狂躁的性格以及行为,都源于一种双向情感障碍精神疾病。

在那一刻,塔拉并没有同情父亲,她甚至感到愤怒,因为父亲的疾病,受伤的不但是他自己,而是整个家庭的人都付出了更多的代价。

懦弱不懂得反抗的母亲,瞬间就会暴虐的肖恩,那些经历过的伤痕累累,如同电影,一幕幕情景在塔拉眼前闪现。

全家人一直生活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和持续的恐惧之中,他们大脑神经蹦的紧紧的,因为他们知道那些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。

父亲总是固执地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,因为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正确的,在经历了第一次车祸、第二次车祸、垃圾箱疗伤、着火、这些事件后,他仍坚持相信自己是对的,可是付出代价的却是整个家庭成员屡屡遭受痛苦与折磨。

塔拉清楚地记得两次车祸,都是父亲固执地不听劝阻,非要在夜里行驶,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,都照单收了。

塔拉在离开家很长一段时间,都还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,去卫生间出来不洗手,生病的时候,不知道怎样去医院,不敢吃药,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,带着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,塔拉亦步亦趋走向更大的世界。

《活出生命真正的意义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,都可以被剥夺,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。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,不能被剥夺。

塔拉用力抵抗来自家庭对她受教育的反对和阻碍,她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,又对全新的认知感到恐惧,在这两个世界里挣扎,在创伤中成长,疗愈。

心理学家武志红说: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,他便是在做自己,便是成为自己,便是自我实现。

塔拉离开家,寻求知识和教育,让她和家人之间产生了观念的差异,但塔拉始终相信,父母是爱他们的。

“在我所有的孩子中,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。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——那令人意外——而不是你。你不要留下。走吧。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。”

当塔拉越走越远,要去剑桥上学的时候,父亲和母亲去送她,父亲的形象塔拉永远不会忘:他脸上的表情充满爱意、恐惧和失落。

塔拉知道他为什么害怕,在爱达荷州的最后一夜,父亲说不会来参加杨百翰大学毕业典礼,他无意中吐露过:

“如果你在美国,”他低声说,“无论你在哪个角落,我们都可以去找你。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。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,带你回家,让你平平安安的。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……”

在哈佛访学时,父亲和母亲穿越过大半个美国去看她,虽说是为了拯救她的叛逆,但塔拉知道父亲还是爱她的。

在长期的痛苦笼罩之下,那难得的爱与温情让塔拉感到弥足珍贵。塔拉越走越远,但在塔拉的内心深处,任然希望有一条回归的路。

塔拉感谢教育给她打开的新世界,同时也在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,塔拉想用自己的爱拯救这个家庭。

“你可以爱一个人,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;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,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。”

在这样纠结与折磨的家庭关系中,塔拉一直在寻找一条和解的方法,虽然很艰难,但她一直没放弃,塔拉知道通往爱达荷州的路一直都在。

有一种信仰深深地根植在我们人类的文化之中,那就是:家庭就是一切,自始至终,家庭都是人类的开始和最后的归宿。

比尔·盖茨专门邀请塔拉对书中内容进行一次访谈,并坦言:我的自学能力在她面前不值一提。

塔拉2008年获得杨百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,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,2010年获得奖金赴哈佛大学访学,2014年又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。

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,塔拉找到了一种答案:教育意味着自我创造,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,去接受不同的声音,去看更大的世界。

“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,理解不同的人、经历和历史。接受教育,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。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,同理心的深化,视野的开阔。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。如果人们受过教育,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,而不是更确定。他们应该多听,少说,对差异满怀激情,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。”

对自己取得的成就,塔拉在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。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。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,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。

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理清是非对错的所在,它有时给你温暖,有时令你刺痛。尽管观念不同,立场相左,爱却始终存在,无法割舍。

塔拉说在那一刻之后,她所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,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、一个全新的塔拉做出的选择。

教育改变了塔拉和她两个哥哥地命运,离开家的三个人都先后拥有了博士学位,都有了全新的幸福生活,而留在爱达荷州的另外四个哥哥姐姐,还是依赖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。
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有这样一句话:你知道,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里的,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。

暂时地离开,是塔拉最终选择的爱家人的唯一方式。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哪里,当像鸟儿飞往自己的那座山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